GIS+BIM的項目在弱電建設和運維方面的需求建議(bim在弱電施工中的應用)
背景:BIM GIS項目的建設意見,就弱電的建設和運維方向提出相關需求;
1. 在BIM模型建設時期,面向弱電專業(yè)的建設建議
(1) 參考行業(yè)規(guī)范:在機場工程項目的建設階段,各參建單位應按照國家、行業(yè)的BIM標準和規(guī)范(國家標準如《建筑信息模型分類與編碼標準》《建筑信息模型存儲標準》等,民航標準《民用運輸機場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(tǒng)一標準》)的要求交付、管理和應用BIM模型。同時項目層面應有專業(yè)團隊編制做好項目級BIM標準建設;
(2) 統(tǒng)籌建設考慮:建議從頂層設計推動一模多用:希望參建各方圍繞一個模型,從成本、質量、安全、投資控制等角度,使用、維護同一套模型,那么信息同步、使用最快、投資最優(yōu)等方面則達到了各方的期望要求。比如方案論證、確認需求、采購、到貨、安裝、交付、運維、資產盤點,可快速展示投資構成、成本清單、形象進度和現實狀態(tài),基于不同需求,快生生成業(yè)務看板和數據報表。在工程建設方面做優(yōu)成本控制、進度管控,在投產后服務更好開展資產管理工作。
(3) 模型審查管理:BIM模型和數據的審查、驗收、交付建議采用平臺化運作,做好模型權屬管理,分單位、分角色落實模型和權限和流程控制,結合弱電專業(yè)工程實施的特點進行版本控制,按專業(yè)、按單位規(guī)劃模型組織的原則,提供合理的模型組織和分解的機制和工具。要建立審查機制、制度、研究和開發(fā)工具來保證模型和圖紙、模型和實物的一致性;
(4) 模型信息要求:民航工程項目,要有嚴格的交付標準,弱電系統(tǒng)BIM模型和數據資產才能應用到日常BIM 設施設備、資產信息管理和運營服務管理當中。比如:交換機、配線架、工作站、風暖電設備、安防、門禁、廣播設施設備的編碼、位置、品牌型號、IP、靜態(tài)參數,機房的線路路由,機房各網絡單元的輸入輸出等詳細信息,建議基于BIM開發(fā)出,相較于傳統(tǒng)二維圖紙、系統(tǒng)圖等傳統(tǒng)表達方式,更直觀的展示設備運維的檔案資料。類似于機場室內室外地上地下的管線數據,之前BIM數據缺少埋深以及管網拓撲結構,流向數據和管徑大小等信息,希望BIM平臺在建設時候數據能否更全面。
(5) 數據安全考慮:在平臺建設過程中,重點關注BIM模型和數據的數據安全問題,研究運用區(qū)塊鏈等新技術保證數據的唯一性和安全性。在施工BIM和運維BIM的轉換階段,做好數據的備份和恢復機制;
(6) 模型格式要求:要求基于BIM標準化格式作交付,推薦使用各單位、各專業(yè)數據互操作性高的的格式交付,如IFC等國際通用數據格式。BIM建設成果要考慮機場建完投入運營階段的需求,比如BIM數據交付的時候交付兩個版本,一個是原始文件版本,另一個是可以導入像GIS平臺這類的運營階段管理軟件的版本。
2. 建成BIM模型,在后續(xù)運維方面的建議
(1) 開放接入要求:運維平臺各系統(tǒng)和設備的參數與BIM模型有很大的關聯性,可要求BIM開發(fā)單位開放接入格式,方便與運維平臺現有的數據更好的集成對接;
(2) 專業(yè)運營要求:要求有統(tǒng)一的專業(yè)團隊維護和更新BIM模型,定期將設施設備盤點信息更新到BIM模型中,并且將更新的設施設備模型與具體的設施設備管理系統(tǒng)(如BIM運維管理平臺)相結合;
(3) 上線變更要求:建議將BIM模型的更新納入到設施設備上線或變更的流程中。確保BIM模型的準確性。
3. BIM GIS融合對接的建議
(1) 格式建議:推薦使用主流的格式建立BIM:BIM GIS應用涵蓋BIM的全生命周期,在BIM的規(guī)劃、設計、施工、運維各個階段,BIM與GIS融合在數據接入、數據管理、數據匹配、模型實時繪制等方面會存在技術難題。BIM沒有地理信息作為基礎,注重于微觀,關注細節(jié);GIS以地球為基礎,注重于宏觀及各類數據的融合。推薦主流的BIM模型格式IFC,方便快捷轉換到GIS的CityGML格式。